2018年12月1日上午,由suncitygroup太阳集团、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办的“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研讨会”在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三亚学院、suncitygroup太阳集团以及人民出版社和《哲学研究》编辑部等高校、科研机构及相关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青年马克思的文本研究”、“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青年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研究”、“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观念研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副经理王庆丰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孙正聿教授致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夏莹教授做大会主题发言。孙正聿教授指出当代青年学者应从马克思思想中学习到 “两个大写”:“大写的人”和“大写的逻辑”。近代以来的哲学是一种内涵逻辑,黑格尔开创了一种思想的内涵逻辑,而马克思则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内涵逻辑即范畴文明的大逻辑。它以历史为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立足点、以人的历史形态为理论内容、以现实的历史——资本主义为批判对象,以人类解放为价值追求。从这一角度来说,对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马克思的研究就具有了双重意义,这种研究不仅能够促使我们造就自我并成为有教养的中国人,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造福人类的伟大目标。清华大学夏莹教授围绕“无产阶级”概念,从青年马克思所处的原初语境出发,解读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她认为,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正是在时空错位的意义上“发明”了“无产阶级”概念。“无产阶级”概念的诞生语境是一个在法国的德国人在哀叹落后的德国和先进的法国之间的时间上的错位。“无产阶级”概念正是基于德法对比,受到法国国民性的感召而产生的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发明。青年马克思的原初语境使揭示“大写的逻辑”具有了真实可操作性,这启示当代中国青年学者研究马克思的理论应该还原其生成普遍解放逻辑的原初语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国民性和特定的情境参悟大写的逻辑的真实运行。
会议的两场分论题讨论分别由《哲学研究》编辑部黄慧珍和人民出版社曹歌主持。针对青年马克思的文本解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郗戈教授以《共产党宣言》中“魔法师”和“魔鬼”隐喻的典型案例分析了文学意象和哲学表征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他指出文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结晶有待进一步升华为哲学,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对文学意象的一种提纯、概括或反思。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刘雄伟副教授从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些马克思早期文本谈起,指出青年马克思首先思考的是德国的社会问题,求索德国的解放何以可能。对青年马克思思想的研究启示当代中国青年要关切中国本身的问题。三亚学院王志强副教授认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个早期文本具有起始性的差异,前者展现了一个理性的马克思,后者展现了一个激情的马克思;前者构建了政治哲学叙述的框架,后者凸显了革命的叙述逻辑。虽然二者不能全然分开,但在处理政治哲学言说方式的角度,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区分。
在青年马克思的哲学观问题上,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李龙教授从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关于人的问题,并在共同体的意义上找到历史过渡决定的可能性。当代青年不要在荒野中孤独的呐喊,造就自己的同时也要造福人类,做有教养的中国人和当代青年。东北师范大学涂良川教授认为马克思提出了一个非常根本性的问题即在现代历史的境遇下,人的自由和解放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在马克思青年时代的思想中已经有所表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袁立国副教授从可爱的马克思哲学和可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方面探讨青年马克思哲学。前者是一种鲜活灵动的有人文情怀的马克思哲学;后者是一种破除教条主义的可信的马思克主义哲学。
对于青年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思想关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崔唯航教授从什么是青年马克思和怎么对待青年马克思两个方面勾勒了青春化马克思的特质。青年马克思具有如李白诗中所描绘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自信、抱负,因此对待青年马克思的态度要像莎士比亚那样展示出它全部的丰富性,而非席勒那样仅仅给出一个简单的概念界定。因此应站在整体丰富性的高度,将青年马克思理解为一个正在形成中的马克思。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结合当代法国技术哲学的两位思想家——斯蒂格勒和西蒙栋——的“技术起源学”,提出从“起源学”(genesis)的视角研究过程状态的马克思。南京大学孙乐强副教授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个层次阐明青年马克思勤奋的学习态度、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富有情怀的社会责任感,这对当代青年而言是重要的启示。suncitygroup太阳集团白刚教授从“小写的人”和“小写的逻辑”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激情有生活的,作为常人的马克思,和在《资本论》写作历程和写作逻辑方面一个勤奋、严谨的马克思。东北师范大学田冠浩副教授从整体性的视角阐述青年马克思的养成过程,他指出马克思思想具有一贯性,只有把分散的细节补充进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整体性中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成熟思想,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养成记、形成史。
对于如何理解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观念的关系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洪源副研究员从马克思思想起源期的五个阶段对孙正聿教授提出的“大写的人”和“大写的逻辑”作了丰富的阐发。以人文情怀塑造“大写的人”,以理性思维完善“大写的人”,以自我意识关照“大写的逻辑”,以现实问题反思“大写的逻辑”,以及“大写的人”和“大写的逻辑”的最初的完美的契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韩蒙老师揭示了一种新的治学方式,即从学术研究到将其融入生命体验,进而启示当代青年学者应以切己之学的态度面对时代问题,实现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统一,造就自我和造福社会的统一,“大写的人”和“大写的逻辑”的统一。东北师范大学杨淑静教授通过对马克思早期文本中“抽象”概念的深入阐释,表明应在黑格尔高度上理解青年马克思。马克思先后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判鲁滨逊式的古典国民经济学的抽象,在1847年的《哲学的贫困》中作出判断:经济范畴是最大抽象,在《资本论》中直言其研究方法就是抽象力的研究方法,并表明只有在抽象的高度上才能把握具体,由此,马克思早期的“抽象”概念为后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奠定了理论基础。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思想谱系中,对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占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位置。以文本解读、思想形成、观念演变、当代阐释等多重视域对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展开研究,进一步推动当代青年学者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探索。